|
本帖最后由 峰海 于 2025-4-24 21:41 编辑
改进内容包括:
1、给旋本体加上了一层保护壳,外壳上的摩擦片上方的一条“脊背”可以挡在摩擦片上方,有效防止误触误压导致摩擦片被下压过度失去回弹的问题。内外壳通过精确定位后焊接而成,结合稳固。

摩擦片针对保护脊背做出让位设计,两者嵌合在一起,使旋的总体外径不会大于原来头圈的外径,旋尺寸从原来的10-11变成通体11。

加了保护壳后旋依然可以自由进出内11的标准外管(使用时调整机米螺丝没有外露的前提下),同时旋和内管框量很小,可以起到内管稳定的作用。
2、旧版本为了实现长短导轨切换,采用了导轨向后方(内管方向)卡入的方式,新版本采用了导轨向前方卡入的方式,在旋装上内管后,导轨可以准确对内管的插入深度进行限位,同时内管又对导轨向后方进行限位,所有只要旋插在内管上,导轨就无法向后移位,也不可能退出卡位而脱落了。
3、再次精细调整导轨和摩擦片的位置,以外径7.5的铜管模拟出管的水蛋时,铜管可以基本不受阻碍的穿过上旋,杜绝了小直径上旋中摩擦片和无下沉装置间距过小而入侵水蛋通道、水蛋一出管就受到撞击扰动的较常见问题。这个问题不易直观察觉,但是会限制蛋道尤其是远距末端散步的效果上限。在我接触过的带无下沉装置的小直径旋中,1106应该是唯一一款较好排除了这种设计缺陷的产品。
其他一些啰嗦:
1、尽管壳体加厚了,但还是建议大家在需要转动上旋调整角度时,用附件里的小内六角,卡入旋头部的卡口里,就可以借力转动上旋而避免手拧使旋受力过大。
2、在对内管外径的兼容方面,经过测试表明在旋尾部开缝容错有可能上旋整体结构轻微变形、使摩擦片或无下沉装置出现肉眼不易察觉的“抬头”或“低头”而增大侵入水蛋通道的几率,所以新1106没有做开缝容错,依然只能适配不超过外9.5的内管,对外径偏大的铝管可能需要打磨才能兼容,而钢管由于外径偏大的情况较多且难以打磨,所以建议慎重。
3、对于无需让旋整体内置于外管的用户来说,建议套上附加的打印头圈,使旋的外部尺寸处于主体11-头部13的模式,并使用配用的2毫米螺丝,利用打印头圈的咬合力来防止螺丝受震自转。对于整体内置的用户,由于有外管内壁的遮挡阻止螺丝脱出,可以使用发货状态下的1.5毫米螺丝。
4、已安排量产,预计28号和30号分批到货上架,价格不变。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