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考古(三):平板摩擦上旋的理论源头
本帖最后由 峰海 于 2025-4-26 16:18 编辑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玩具上与摩擦机构因素相关的散步是如何造成的。上古玩家研究的结论是这样的:
传统hop凸点的外形结构是一个弧面的凸起,而对凸点的下压物是一个软质的直筒型胶棒(俗称“老鼠屎”),所以蛋与凸点之间是近似于在12点钟方向的一点接触。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426/1745655230199409_277.jpg
由于蛋在待发位置不可能保证绝对居中,一旦蛋的位置有侧偏,与凸起的一点接触就会偏向11点或1点方向。因此,就会使蛋产生向11点或1点方向的斜上方弧线,表现在蛋道的末端,就是横向的散步——所以,由于蛋无法保证绝对居中时蛋与摩擦机构的摩擦点偏离12点方向,这就是末端散步产生的原因。这个原理在水蛋上旋上同样成立。
为了尽量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使用高精度的三通推嘴等零件来使蛋尽量居中以外)上古玩家们发明了新的下压物——通过“H”形的下压物(俗称“狗骨头”)使凸点在被下压后,从最初的圆弧形变得更类似平直,从而使蛋在不居中时也能始终与摩擦面相切、而保证摩擦点尽量处于12点钟方向、尽量不发生摩擦片向蛋两侧的偏移。尽管“狗骨头”由于本身是硬质的,在和硬质蛋搭配使用中存在一些副作用,但是这种设计原理能改善蛋的末端散步是能形成共识的。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426/1745655270907836_867.jpg
恰好我也是最早研究和DIY“狗骨头”的一批人之一,所以在思考水蛋上旋的优化时,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狗骨头”,然后经过各种测试验证,就有了大家看到的平板摩擦片上旋。
当然,真正的平板旋并不是简单的把摩擦区域拉平就完事儿。想从平板摩擦原理中获得有帮助的正面效益,需要满足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1、尽量减少摩擦片的侧弧面结构,最好彻底取消
由前面的散步成因我们知道,蛋的两侧面产生的摩擦不对称是造成散步的成因,所以蛋的侧面最好不要接触任何结构,尽量避免形成两侧有结构“夹持住水蛋”的状态。所以,在保持曲面摩擦片的外形不变的基础上仅仅缩短摩擦纹的宽度是无法取得平板摩擦原理的效益的,因为侧弧面上有没有摩擦纹,都不会改变蛋会受到侧弧面摩擦而可能存在两侧摩擦不对称的情况。
2、平板摩擦区域要足够宽
在峰海旋最初的测试过程中,我通过对各种宽度的摩擦片进行穷举测试发现,平压模式下蛋与摩擦片的摩擦区域的最大宽度大约需要在6-7毫米左右,所以峰海旋摩擦片宽度的设计下限被定在了不少于7毫米。摩擦片越宽、对蛋左右偏移的容错效果越好。这也是为什么峰海旋之前很难做到外径很小的原因,直到对整体结构进行了狂野创新后能确保摩擦片的必要宽度时,才能做出小直径的款来。
平板摩擦片过窄会使蛋在不居中时,有可能出现蛋的一侧被完全摩擦、而另一侧的有些区域却无法受到摩擦,这会使水蛋两侧受摩擦不对称的情况被人为的进一步恶化,不但不能取得平板摩擦原理的正面效益,反而有可能在控制散步的效果上还不如传统的曲面摩擦片来的更保险。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426/1745655299190329_704.jpg
希望这期内容对有兴趣研究优化上旋的盆友们有参考作用。谢谢大家!
哈哈,原来叫狗骨头,我一直也叫它老鼠屎。 刚看了这个文章 我还觉得原来那种老玩具摩擦好呢 原来如此 又有知识点了哈 KSC的迷 发表于 2025-04-26 17:00
哈哈,原来叫狗骨头,我一直也叫它老鼠屎。
哈哈,上古DIY玩家起名字的风格就是这么土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043.png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043.png 下压片歪狗骨头也救不回来,只有下压片居中时才能起一定的稳定作用 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好 KSC的迷 发表于 2025-04-26 17:00
哈哈,原来叫狗骨头,我一直也叫它老鼠屎。
狗骨头是有凹,老鼠屎是胶皮 摩擦大师就是平的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 刀片内管+平面摩擦片 新版1106还能塞得进电手里吗 乱数 发表于 2025-04-28 20:46
新版1106还能塞得进电手里吗
只能塞进直通形内11外管、外9.5内管的玩具里,但是由于摩擦片较长,会占用有限的管长,所以还是不推荐上电手。以后会出改为超短摩擦片的款用于电手的。 又从大佬这里学到知识了
页:
[1]